零售业
零售业
奢侈品动态:兰州成为新宠 依旧看好中国
作者:森睿编辑中心 来源:广州日报
虽然比起京、沪等国内一线时尚重地,西北城市可能逊色很多,但随着国芳百货和亚欧商厦等一些高端商场重新布局,国际一线奢侈品纷纷涌入。谈论奢侈大牌,购买奢侈大牌,似乎成了兰州时尚群体关注指数最高的话题。兰州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经济相对发展较慢,而近两年兰州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却日趋高涨。
兰蔻的化妆品、卡地亚的手表、迪奥的香水、阿玛尼的西服、古驰的皮包、巴宝莉的风衣……随着这些耳熟能详的国际一线品牌相继入驻兰州,兰州人在家门口购买奢侈品已不再是奢望。顶级品牌纷纷抢滩兰州,宣告本土奢侈品时代已经来临。兰州正在成为中国西北的奢侈品消费新城市。
A
谁动了那些奢侈品?
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在欧元汇率走低和境外旅游升温刺激下,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量增长7%,但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却增长31%,中国消费者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在全球位居第二。目前,美国奢侈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指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正在急剧增长。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执行长欧阳坤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两极分化,将会加快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壮大。
B
一线大品牌相继登陆
2012年,应该说是奢侈品大举进驻兰州市场的破冰之年。随着ARMANI(阿玛尼)、Dior(迪奥)、MaxMara(麦丝玛拉)、Burberry(巴宝莉)、Zegna(杰尼亚)、GUCCI(古驰)、COACH(蔻驰)在广场商圈相继开业,宣告了国际奢侈品在兰州全面开局。
8月23日,Burberry专卖店亮相兰州。作为世界十大奢侈品品牌之一的Burberry,虽然没有隆重的开幕剪彩仪式,也没有嘉宾的现场助阵,但闻讯而来的消费者仍然在专柜周围挤来挤去,创下了“半天销售记录突破50万元”的销售奇迹。
10月15日,顶级奢侈品Zegna(杰尼亚)盛大开业。成立于1910年的ErmenegildoZegna集团是全球奢华男装的领导品牌,由意大利企业家Ermenegildo先生在Bi-el-laAlps地区创立,并一直以“家族企业”模式经营。
10月25日,国际著名品牌Gucci在兰州的第一家专门店在国芳百货开业,等待许久的消费者纷纷前来选购心仪已久的Gucci时尚精品。据统计,当天Gucci兰州国芳百货专门店的销售额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大大超过了国芳百货高层此前的预期目标。
早前,作为国际一线化妆品,兰蔻进驻兰州国芳百货,开创了高端化妆品在兰州的先河。若把日历再往前翻,大家还会看到,早在4年前,国际顶级奢侈品牌cartier(卡地亚)率先进驻西关商圈,首开国际一线品牌进驻直销的先河。
据国芳百货负责人介绍,这些国际大牌在选择进驻城市时,是非常慎重的。能在不长的周期里相继入驻,已充分说明兰州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得到了国际一线品牌的认可。
C
兰州为何如此受大牌青睐
“奢侈品行业有个潜规则,不是最贵的一定会失败。80%的消费者第一次买奢侈品多是LV、GUCCI,而当第二次买时,一定会买更贵的爱马仕、香奈儿。因此LV这类进入中国很长时间的品牌在大城市将面临危机,其在北京、上海的门店每年在下滑5%-10%。所以现在LV和一些类似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开店速度加快,表面上是在扩张,其实是在转移重心,他们未来的市场在二、三线城市,一线已经饱和了。”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执行长欧阳坤说。根据贝恩公司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而他们正来自为数众多的二三线城市。
兰州国芳百货Gucci专门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奢侈品在进驻一个城市前,市场的成熟与否是奢侈品首要关注的因素。他们会考虑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消费潜力以及这个城市的消费环境——包括商场在当地的消费定位、店铺周围的品牌以及是否有好的工作团队等。上海和北京的奢侈品市场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但日趋饱和;而像兰州这样的二线城市,需求在逐步扩大,潜力无限。仅去年一年,就这些国际高端成衣品牌入驻兰州就迅速获得惊人销售来看,兰州综合实力不可小觑。
兰州商学院经管学院教授认为,除了兰州消费者对奢侈品惊人的消化能力,更让这些国际一线品牌看中的是,兰州座中四联的地理位置和商贸定位,兰州虽然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大的人口流动性,但本身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固定,更能吸引来自周边城市的高端人群。作为甘、青、宁经济圈的中心,兰州商业辐射不只局限在甘肃的14个市州,更囊括了青海、宁夏以及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特别从“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标语提出以来,兰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奢侈品消费也列入到游客们的行程当中去。所以可以说,入驻兰州就是占领西北市场。
有业内人士还指出,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一线品牌入驻,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让兰州的消费者接受,主要原因是这些品牌在其他城市的市场,拥有强大的品牌吸引力与关注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兰州对时尚消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在接受国际一线品牌时更加容易。
D
炫耀式奢侈消费是利还是弊?
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涌入兰州,人们不禁要问:兰州究竟能否包容这么多奢侈品?国芳百货的负责人表示,前期入驻的奢侈品品牌已经用业绩做出了回答。随着消费人群对国际一线品牌的不断了解,单纯的时尚杂志广告已无法满足传播的需要。兰州奢侈品市场的繁荣,不仅丰富了兰州零售百货业的业态,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形象,为消费者带来全新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认知和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业内认为,奢侈品的入驻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说明兰州的综合消费实力已赢得国际大牌青睐。随着兰州经济和整个城市旅游的发展,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兰州旅游的同时,享受便利的购物消费,让奢侈品在兰州的消费加速。
但是,由于兰州的奢侈品消费只是刚刚起步,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基本上还处在“什么牌子名气大买什么,看别人有我也跟风”的为Logo(品牌)买单的阶段,远未达到品牌忠诚的程度。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身份,只看重价格是否昂贵,品牌是否世界知名,但对于奢侈品的文化、历史内涵却很少关注。
据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兰州奢侈品消费人群中,女性消费者多于男性,且购买奢侈品的主力人群是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的商务人士、企业白领等,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6岁至45岁。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饰、珠宝、手表类、皮具类。而在个人奢侈品消费领域中,豪华汽车等领域的消费占的比重很小,此外,对体验性奢侈品如娱乐、旅游、康体等领域的消费则明显乏力。这和国内发达城市以及国外有明显的差别,也说明兰州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心态仍与主流市场存在一定差距,奢侈品消费比较注重社会评价和品牌概念,而这种炫耀式奢侈消费对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利还是弊,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兰州日报)
奢侈品店员工称商品销售因反腐力度加大走弱
“谢谢中国!”这是近年来瑞士钟表业常说的一句话,而赢得感谢的正是来自中国游客惊人的购买力。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来到了上海市国金购物商场,虽然是工作日的中午,但汇聚了古驰(G U CCI)、路易威登(LV )、爱马仕(H ermès)、香奈儿(CH A N EL)等众多奢侈品品牌的这里依然门庭若市。
记者发现,这里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打折的标牌几乎未见。在其他商场,满减、促销、清仓的标牌比比皆是,即使是此商场的其他楼层也标出“1折清仓等字样”,而在奢侈品牌楼层,几乎没有一家品牌有打折的信息。记者咨询了几家品牌后均被告知,除非一次性购买十万元以上,否则很难打折;即使购买了十万元以上,折扣力度也非常小。
二是年龄层次也颇具特点。与国外很多奢侈品牌消费大多为中年人士不同的是,在这家商场的多个奢侈品专卖店中,既有40多岁的商务人士,也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还有很多“拖家带口”过来选购奢侈品的“家族”购买客,很多手上都提着刚刚购买的奢侈品。
记者在爱马仕的专卖店观察了近半个小时,有十几位客户前来试戴丝巾、试穿皮鞋等,包括一位40多岁的男子、一对年轻的夫妇等在内的三四位顾客最后都“满载而归”。
一位正在挑选丝巾的女性看起来和导购员非常熟稔,在挑选了十分钟之后,她一口气购买了三条丝巾,每条的价格都在4000元左右。“这次我要吸取前几次的教训,前几次都是看中好几条结果没有全部购买,第二天来看同样的花色就卖完了,后悔都来不及”。
不过,一些品牌销售人员也表示,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消费呈现走弱的态势。
有专家指出,中国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拯救欧洲,瑞士手表、名牌时装、珠宝首饰、香水皮具,伴随着中国游客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和逐渐变化的消费观念,许多国家以及奢侈品品牌对中国游客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记者曾走访北京、上海等近日举办的各种奢侈品展,看到很多新的欧美品牌都首次在中国设置专柜,表达出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在2012年举行的上海国际奢华生活博览会上,汇集了100个顶级品牌,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就携旗下8个品牌在上海展出自己的订制手表,其中一些品牌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拟进军中国一线城市市场,普通款售价在20万人民币左右,定制款在40万-60万之间不等。
品牌“L A N G & H E Y N E”销售主管就曾告诉记者,国内客户已经越来越注重个性和订制,对品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品牌以前多在欧美和中国香港扎根,但现在更看好内地的消费能力。“我们未来会将亚洲的重心从日本、中国香港、东南亚一带转入中国内地,目前正在寻找经销商。”
“每到圣诞季等购物狂欢季节,很多英国的百货公司都挤满了中国人”。长期旅居英国的中国人张女士介绍,在伦敦的博柏利(B U R B E R R Y )工厂店里,即使没有试衣间,也有很多中国游客排队购买,常常看到一个中国游客挎着好几只同样款式的手提包。
张女士介绍,为了吸引中国人,包括英国的哈罗兹在内的很多大型商场都陆续安装了银联消费终端机,香奈儿等专卖店还配备了中文导购员,为中国顾客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也使得销售额不断攀升,一些媒体还创造出“北京镑”这一词语,用于形容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英镑。“有着标志性L O G O的款式特别受欢迎,国内就认这个”。
(来源:经济参考报)
意奢侈品牌今明两年在华将新开百店
多个一线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业绩增速出现明显放缓,但意大利奢侈品协会执行董事Armando Branchini近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仍然有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可以实现16%至17%的增速,在今明两年,意大利的奢侈品品牌至少会在中国再新开100家零售店。伯爵表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麦振杰也透露,今年在中国还将新开3家门店,相信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还将是最大的。
中国人消费1/4奢侈品
Armando Branchini表示,目前在全球个人奢侈品的消费中,有25%来自中国消费者,过去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以送礼为主,比如男士用品部分,送礼消费能达到25%至30%,但这其中既包括送礼给老公、儿子和男友等亲友,也包括送礼给官员,而在女性消费者的购买中,送礼消费达到了50%。
“2012年1月至7月,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增长比预期的还要高,到8月至10月,数据发生了一些变化,还是有增长,但速度在放缓,而从11月至现在,数据表现为在到达顶峰后有所下滑”,Armando Branchini如是说。
世界奢侈品协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1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中国春节期间的一个月,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为8.3亿美元,相比2012年春节的17.5亿美元减少了9.2亿美元的销售额,销售下跌近53%,达到5年以来的最低点。而这一个月,中国内地人士在海外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85亿美元,相比去年的72亿美元增长了18%。
部分品牌战略转保守
瑞士钟表业联合会的统计也显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出口到中国的瑞士手表量下降了26%。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部分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战略似乎开始转向保守。据法国《回声报》称,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集团)总裁贝尔纳·阿尔诺今年1月31日表示,将全面抑制扩张,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
意大利品牌古驰(Gucci)的发言人也表示, Gucci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市场战略不是快速扩张而是巩固,首先要对已有Gucci的店铺进行翻新和整容,其次也会开设新店,但速度肯定不能和过去几年相比。
Armando Branchini认为,不同品牌在中国放缓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意大利品牌目前在中国的增长能达到16%至17%,开新店的时候甚至可能会达到24%,这样的公司一般是女性消费品的公司,还有就是那些门店很多,但是还未被充分认识的品牌,如Tod's、Fendi和菲拉格慕等,增长会比其他品牌更快。
伯爵表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麦振杰也表示,整个历峰集团(伯爵的母公司)去年的增长是9%,这一数字还是比较乐观的,和中国经济的增速相当,但和历史较高的14%相比,增速在放缓,预计在未来几年,可能会稍微有影响,但整体还是持乐观态度。
仍相信中国市场潜力
麦振杰说:“目前在伯爵全球的销售中,有50%左右的销量来自中国,这其中包括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购买。事实上,推动伯爵在中国增长的动力是来自中国经济和财富的增长,以及中国人越来越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精美的产品,而除了伯爵,历峰集团旗下的卡地亚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也是比较好,虽然中国的增速可能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快,但相信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还是最大的。”
麦振杰表示,目前伯爵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3个服务中心,今年在中国还将新开3家门店。Armando Branchini也表示,目前意大利奢侈品牌在中国的零售店已经达到了640家,预计在今明两年,将至少再新增100家零售店。
上一篇:淮海路多个商业项目将变脸 百盛百货停业装修 | 下一篇:韩国规定大型超市每月停业两天引发社会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