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最新资讯 > 商业地产 > > 应对电商冲击 打造社区商业的“粉丝经济”

商业地产

应对电商冲击 打造社区商业的“粉丝经济”

作者:森睿编辑中心         来源:《中国社区商业》         日期:2013-09-22

    近年来由于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粉丝”和“自媒体”这些概念成为热门。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之上无论你是个人还企业,也无论你的知名度如何,只要找到清晰的定位,进行持续有效的运营,你都有机会做大自己的“粉丝”群体,而依托于“粉丝”达到商业化的目标,也就产生了“粉丝经济”。

    “粉丝”与名人之间是起始于强曝光度,通过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进而产生信赖与被信赖的强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强化是名人持续打造自身魅力体系和信任度的结果。粉丝运营的目标实质还是通过传播内容的兴趣度,扩大自身辐射能力,从而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和受众资源,这一点与社区商业或购物中心的商业目标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

    对社区型商业或购物中心项目而言,营销的目标也是通过持续的对购物中心的定位、理念、业态信息和促销等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扩大在目标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兴趣度,使其成为商业项目的“粉丝”,并通过引流到店内消费,从而使之成为项目的最终消费者,达到增加项目的销售额的目标。

    在利用粉丝经营理念,打造消费者与商业之间的粉丝关系,社区商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1、  地域优势:社区商业离消费者非常近,消费者可反复在同一地点进行多次消费,并且社区商业也可提供稳定的环境与服务,从而有利于强化品牌的曝光度。

    2、  覆盖面:社区虽然辐射范围小,但是覆盖面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商业经营者通过与社区消费者增强互动,加深了解,从而建立项目的魅力和形象。

    3、  信任感:由于稳定性,所以用户消费呈反复性特点,他们可重复购买菜米油盐酱醋茶。近距离的接触与服务,养成日常习惯,建立起信任感。

    Susan的故事:打造社区消费的强关系

    经营的不仅是商业,更是社区

    10年前,笔者在英国东北部石油城市阿伯丁留学时曾在Hilton集团旗下一家Ladbrokes博彩店兼职做Cashier。工作的这家店虽不在城市最大的社区或高街之上,更非出身于伦敦、爱丁堡等大城市,却连续3年夺得全英国单店销售业绩的冠军。这家店的成功得益于店长Susan 对社区服务的热心和坚持,Susan常常开玩笑说: “我开得不是博彩店,而是社区的活动中心”。

    对于博彩业务,几乎从未见过她为完成业绩而发愁,而让她绞尽脑汁的总是一些跟丰富社区生活相关的活动策划。与其他高街店不同的是,Susan的店里大厅面积更大。这里每天都会摆放着各种点心、水果和饮料,供顾客随便取用。每当有金牌客户过生日,Susan都会记得为他们举办小型庆祝,邀请社区居民前来,客户也会邀请自己的朋友。大厅成了社区中老年人聚会的场地,很多人没事就在这里呆一上午,一边聊天说笑,一边赌球赌马。

    个人魅力形成全店的口碑和影响力

    Susan非常喜欢与社区居民打交道,她是周边社区义工站的负责人,对临近的四个街区的家庭状况非常了解,而她也成为社区中值得托付和信赖的人。在笔者工作的一年里,经常看到有人跑到店里,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保管。尽管她已经40多岁了,人们都喜欢昵称她为“Super Girl”。而这家店,很多人并不叫它Labrooks,而是Susan’s Shop.

    协助店员培养自身的粉丝群体

    他还经常“指导”我一些社区居民家的“八卦”,比如Norman在北海石油当一辈子船员,去年退休拿了一个终身荣誉奖章。Sandra有心脏病,50多岁的她依然喜欢每周五去彻夜泡吧。而这些客户背景资料也使在收银和处理博彩单时能和顾客多些交流,能够更快速的打开局面。

    由于我这个中国面孔的出现,“中国人”和“中国”的话题也常常会出现在大家的谈话里,所以到了农历春节之前,店长让我主导了一个“中国年”的活动,除了装饰外,每天店里常规提供的小点心多了一种:我包的饺子。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社区居民的口碑传播使得到店人数明显增加,而我与顾客的沟通次数大大加强,而他们也把我当做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经常有顾客看到新闻报道中国的事情跑来和我打听,或者因为女儿要到中国旅游来咨询我的意见,在这之后,我逐渐积累了一批铁杆客户,他们的消费占到我每月业绩的70%以上。

    对社区购物中心运营的启示

    Susan的经营理念告诉我们商业的经营重点不是商业本身,而是人。了解消费客群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了解自身团队成员的优势,协助其建立起目标客群之间的信赖关系,这些都是商业经营的重点。扩而大之,这一点对社区购物中心运营同样至关重要。

    在购物中心里,Susan 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者,而购物中心的各业态品牌商家则相当于Susan的店员。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者不仅要致力于为整个购物中心带来忠诚的粉丝群体,而更重要的,也要了解各业态、品牌和商家的经营特色,帮助商户形成自身的粉丝群体,从而达到整体效应。

    培育购物中心的粉丝群体

    纵然满足日常生活的消费和服务功能是所有社区购物中心的基本业态,但社区购物中心因其所在区域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白领聚集的社区商业中心自然与老居民区聚集的社区商业在业态组合和品牌档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购物中心粉丝群体的培养时,应注重生活理念的传递,使项目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从而增加购物中心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

    协助商家培养粉丝群体

    入驻商家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购物中心的租金实现。购物中心的管理者需要定期对商家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商家经营状况进行商户的经营辅导,协助经营商家举行品牌推广和促销活动,以增加社区居民与商家的互动,从而培养商户的消费客群,从而扩大整个购物中心的粉丝群体。

    线上与线下人性化经营培养粉丝群体

    人是需要群体生活的动物。社区商业的优势在于辐射人群相对固定,这有助于社区购物中心通过增加互动活动,培养购物中心、商户与社区消费者之间的信赖关系,使得社区商业建立在更为牢固的人际关系层面,从而更有利于应对电商所带来的冲击。而这种互动的活动,不仅仅包含线下商场内举行的各种活动,也包括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的互动交流。而社区商业的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和APP等的日常运营,更应突出人性化的形象塑造,而不是冷冰冰的信息推送;是虚拟化的社区生活顾问,而不是安装在手机或电脑端的应用程序。

上一篇:万科进军商业前 向香港领汇学什么 下一篇:世界最大购物中心新华南MALL败局之因
森睿管理顾问